拜登。(图片来源 : 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前副总统吕秀莲日前发表《两岸恩怨如何了》新书,沿袭她所谓超越统独的“一个中华”论,在她台湾可以亲美也可以亲中的所谓前瞻论述中,仍具备个人“理想丰腴、现实骨感”的特色,绕过了中共对台核心战略意旨,却是呼吁天灾人祸频仍、地球濒临末日,“大家都是地球的过客,为什么要选边?”
回溯2006年,当时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准备和中共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二次会面,吕秀莲的回应则是:中共已拟订军事、经济、外交、舆论、心理和法律等六项战术来对付台湾…中共瞄准台湾的飞弹预估今年底将达一千枚,中共国防预算有一半是对台的军力…中共有三阶段战术,准备在2007年形成应急作战,2010年具大规模作战能力,2015年具备决战决胜能力…她特别提醒国人,要有危机意识,不要像锅内的笨青蛙,等到水滚后才要跳开已经来不及了。
前后15年对照,她的对中视角确实出现相当程度的位移。
再论拜登,他在副总统任内,曾经亲访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两人还同游都江堰,彼此关系之后被形容是“私交甚笃”,拜登于是成了“和中国接触派”的指标人物,他当时尤其强调:“全球经济稳定主要有赖于美中合作。这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关键,对此,我充满信心。”但10年过去,自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其对中态度再被描述成“天翻地覆的改变”。事实上去年初竞选期间,中国在他口中已转换成“严峻的竞争者”,老朋友习近平也变作“流氓”,他还说:“这个人(习近平)骨子里没有,哪怕是一点点民主精神都没有…”和吕秀莲恰恰于中国威胁论上出现反向变化。
这或多或少又印证了一件事,一个人在担任总统副手的时候,基于更上一层的企图野望,必然会计算个人的发言能为自己创造多少利基,吕秀莲当时的中共飞弹威胁论,吻合了那个时候支持者选票情绪,她对选总统向来踌躇满志,不会无视普遍社会氛围。直到如今,无权无势后要的就是社会关注,如果仅仅延续当年任内的论述,一来没有决策力,二来没有新鲜感,以其特长,必然是再创名词好引起另类关注,“一个中华论”就这样冒出来了,而且就像时下“突然独派大老的反民进党言论”一样,至少能得到统战工具亲睐,不致消失无声。
至于拜登当年“亲中”之举,则和奥巴马治下,持战略伙伴论的“拥抱熊猫派”全面主导美国对中政策有关,但时空变换,正如美国现任国务卿布林肯日前首次出访时所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有敌对的方面,有竞争的方面,有合作的方面。”惟当下不可否认,中美现在更加凸显的部分确实是在“敌对”和“竞争”。
以至于在这样的气氛和现实上,拜登政府会有一连串动作,诸如以中国镇压香港为由对中国24名官员发出制裁;选择继续“相信新疆地区发生种族灭绝(genocide)”;且未即刻在川普时期对孔子学院的反制上、在驱逐中国记者案和中共党员赴美签证限制中,有所回复修正。尤有甚者,更在4月9日发布了《对台交往准则》(New Guidelines for U.S. Government Interactions with Taiwan Counterparts ),并在声明中表示:“鼓励美国政府与台湾的接触,反映我们不断深化的非官方关系。”主要则允许美国官员常态性在联邦机构接待台湾官员,也能前往台湾驻美代表处洽公。
当然,拜登政府在台美关系上的新作法,若被拿来和川普政府后期,由国务卿庞佩奥卸任前宣布的“取消所有美国政府对台政策自我施加的限制”进行比较,或将认为拜登政府正式宣布的新准则,在“实际放宽”幅度上和川普政府“打算放宽”(尚未正式成文化)之间,显然仍有一定的落差,但落差到甚么程度,这恐怕难有确切解答,而台湾当下也未必需要一个若是川普继续执政将会如何的“答案”。可以确定的是,政治人物会因为效益极大化,无论基于权力的“追求”还是“稳固”,都是以当下最利己的方式去左右其策略,回溯川普竞选最后阶段那几个月对台政策的大跃进,也带有几分同样的道理。
美国国务院发布新对台交往准则,初步松绑并令双边官方新的接触进一步成文化,说明了过去10馀年来物换星移,拜登上台后很清楚地是“转过来”了,而这必然会比吕秀莲下台后的“转过去”,更为迁系台湾的前途命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